欢迎来到进口食品商务网!

为什么政策制定者更有可能在经济不确定时期冒高通胀的风险

2024-05-31 06:54 来源:得道网

听央行官员的话,人们可能会认为,最近一轮的高通胀不过是在极端不确定性下做出的大流行后预测错误,这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尽管这种说法现在在市场和金融媒体中盛行,但它假定央行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这在当今动荡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中是完全不现实的。即使各国央行在可预见的未来设法将通胀率降至2%,在未来五到七年内再次出现通胀飙升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

这并不是说个别央行行长不值得信任。问题在于,大多数央行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独立。在政治两极分化、繁重的政府债务负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去全球化的全球环境中,央行的自主权不可能是绝对的。作为非选举产生的技术官僚,央行行长可能拥有短期的操作独立性,但政府最终控制任命和监督预算。在许多国家,政府也有权重新制定货币政策。

那些喝着央行通胀目标饮料、将现有安排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济学家们,没有认识到央行独立性有助于控制通胀的信念仅仅存在了40年。尽管芬恩•基德兰(Finn Kydland)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因提出货币政策中存在通胀偏见的理论而理所当然地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简单地指示央行遵循特定的指导方针——相当幼稚。这同样适用于现代通胀目标制或泰勒规则。

较高的利率使政府债务作为一个经济体系不可行 经济学解决方案|肯尼斯·罗格夫阅读更多

问题是,简单的规则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非常糟糕的时期,必须彻底修改。例如,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央行官员对什么是限制性政策利率的看法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这种情况似乎又要发生了。在这些关键时期,央行极易受到政治压力的影响。

事实上,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使长期沉寂的政治和经济力量重新浮出水面。正如我在最近与Hassan Afrouzi、Marina Halac和Pierre Yared合著的一篇论文中所指出的,这些力量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消失。虽然大流行后时期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加剧,使人们难以预测宏观经济趋势,但正是在这个时期,央行往往更倾向于冒高通胀而不是大规模衰退的风险。毕竟,人们可能不喜欢通货膨胀,但他们更不喜欢深度衰退和金融危机。

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经济不确定性可能会继续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尽管央行的“新凯恩斯主义”预测模型冠冕堂皇,但它们基本上是基于外推的。换句话说,它们在稳定条件下表现良好,但往往无法预测主要转折点。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当央行特别容易受到政治压力的影响时,寻找历史上的相似之处或考虑其他国家的经验通常要有效得多。

可以肯定的是,通货膨胀并不是每年都发生。但另一轮通胀可能比市场预期来得更早。面对经济的不确定性,央行可能不会以高通胀为目标,但它们可能会调整利率政策,使高通胀比深度衰退或金融危机更有可能出现。

尽管经济学家都知道这种通胀倾向,但金融市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许是因为央行在过去几十年里的信息传递变得异常有效。央行官员明白,一旦市场怀疑他们的意图,利率就会迅速反映出不断上升的通胀预期。然而,这种认识不太可能帮助他们抵御来自政界人士的压力,后者往往只关注下届选举,可能会优先考虑其他问题,而不是稳定短期通胀。

虽然各国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央行的独立性,但在当今的民粹主义环境下,这样的措施不太可能实现。央行不再确保通胀保持在目标范围内,而是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缺乏必要工具、专业知识或政治合法性来解决的问题上,比如不平等、气候变化和社会正义。

央行行长们的目标无疑是实现通胀目标,但他们始终需要警惕自己的政治主子。为了在越来越大的压力下保持独立性,各国央行将需要灵活行事,偶尔做出让步,这可能导致未来10年内重现大流行后的通胀飙升。因此,现实的投资者应该明白,即使各国央行现在设法控制住了高通胀,它也必然会比目前大多数预测更早回归。

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教授。2001年至2003年,他担任IMF首席经济学家。

©Project Syndicate

海招网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