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0 15:58 来源:得道网
这是世界末日,并不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
华威大学和其他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白矮星对行星系统(如我们的太阳系)的影响。白矮星是一种燃烧完所有燃料的末世恒星。
当小行星、卫星和行星靠近白矮星时,它们巨大的引力将这些小型行星体撕裂成越来越小的碎片,这些碎片继续碰撞,最终将它们磨成尘埃。
虽然研究人员表示,地球可能会在成为白矮星之前被我们的宿主恒星太阳吞噬,但我们太阳系的其他部分,包括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以及木星的卫星,最终可能会被太阳撕碎,变成白矮星。
泰国那瑞旺大学的阿莫拉特·昂格罗维特博士领导了这项研究,他说:“之前的研究表明,当小行星、卫星和行星靠近白矮星时,这些恒星的巨大引力会将这些小型行星体撕裂成越来越小的碎片。”
这些碎片之间的碰撞最终将它们磨成尘埃,最终落入白矮星,使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原始行星体由什么类型的材料组成。
华威大学物理系的Boris Gaensicke教授说:“我们每隔几个小时就能探测到围绕白矮星旋转的小行星、卫星甚至行星的碎片,这一简单的事实相当令人兴奋,但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些系统的行为可以在几年内迅速演变。”
“虽然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但这些系统的命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在这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花了17年的时间研究恒星亮度的变化,揭示了这些天体是如何被破坏的。他们关注了三种不同的白矮星,它们的行为都非常不同。
第一颗被研究的白矮星——被称为ZTF J0328-1219——在过去的几年里看起来稳定而“表现良好”,但作者发现了2010年左右发生重大灾难性事件的证据。
另一颗被称为ZTF J0923+4236的恒星被证明每隔几个月就会不规则地变暗,在这些较暗的状态下,在再次变亮之前,在几分钟的时间尺度上表现出混乱的变化。
2015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发现了第三颗被分析的白矮星WD 1145+017,它的行为与理论预测接近,在数量、形状和深度上都有很大差异。令人惊讶的是,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凌日现象已经完全消失了。
Gaensicke说:“总的来说,随着2015年左右灾难性碰撞产生的尘埃消散,这个系统正在慢慢变亮。”“这些凌日现象的不可预测性会让天文学家发疯——前一分钟它们还在,下一分钟就消失了。这表明他们所处的环境很混乱。”
当被问及我们太阳系的命运时,Gaensicke说:“令人悲伤的消息是,地球可能会被膨胀的太阳吞噬,在它变成白矮星之前。
“对于太阳系的其余部分,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一些小行星,也许还有木星的一些卫星,可能会被移走,并在足够接近最终形成的白矮星的地方,经历我们研究过的粉碎过程。”
这项研究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