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1 12:51 来源:得道网
这并不是巴塞尔大学和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AWI)的研究人员首次对南极洲的微塑料进行研究。但对2021年春季一次考察数据的分析表明,在遥远的威德尔海,这些微小塑料颗粒造成的环境污染比以前所知的更严重。
总共17个海水样本显示,微塑料的浓度都高于之前的研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进行的采样类型,”巴塞尔大学环境科学系的博士候选人、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克拉拉·莱斯滕施耐德说。
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尺寸在11到500微米之间的颗粒上。研究人员通过将水泵入水箱,过滤,然后使用红外光谱分析来收集它们。此前在该地区进行的研究主要是使用网目尺寸约为300微米的细网从海洋中收集微塑料颗粒。更小的颗粒会直接穿过这些浮游生物网。
这项新研究的结果表明,水中98.3%的塑料颗粒小于300微米,这意味着它们没有在以前的样本中收集到。“南冰洋的污染远远超出了过去研究报告的范围,”莱斯滕施奈德指出。这项研究发表在《整体环境科学》杂志上。
洋流起什么作用?
个别样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大陆坡和南极坡流以北收集的近海样本中,微塑料的浓度最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在海岸附近形成的冰保留了微小的塑料颗粒,只有当冰融化时,它们才被释放回水中。也有可能是洋流起了作用。“它们可能起到屏障的作用,减少南北之间的水交换,”来自德国黑尔戈兰市AWI的Gunnar Gerdts说。
可以肯定的是,洋流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该领域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的主题。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只检查了海洋表面的水样,而没有检查较深处的水样。这主要是由于船上采集样本的时间有限,以及设备的抽水能力不足。Leistenschneider说:“尽管如此,分析这些数据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深层洋流与表层洋流差别很大,而且热盐环流导致了与北部地区水团的交换。”
目前还不清楚微塑料最初是如何进入威德尔海的,以及它们是否离开了该地区。强大的南极绕极洋流,在南纬60度左右的南冰洋周围流动,可能会阻止他们离开。研究人员还不能确定微塑料的来源。可能的来源包括来自旅游业、渔业和研究行业的区域船舶交通,以及陆地上的研究站。然而,微塑料也可能通过洋流或大气运输从其他地区进入南极洲。
研究带来意识
克拉拉·莱斯滕施耐德计划下一步重点分析她在同一次探险中收集的沉积物样本。这将提供关于微塑料如何在海底积聚的信息,海底是独特而敏感的生物的家园,也是南极冰鱼(Bovichtidae)的繁殖地。
随着南冰洋旅游业的增加,未来污染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进一步影响环境和食物链。
尽管如此,Leistenschneider仍然保持谨慎乐观:“近年来,关于微塑料对环境和所有生物造成的问题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虽然没有包罗万象的解决方案,但她指出,世界各地的各种利益相关者正在密切合作,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并提出减少塑料污染的创新想法。当然,“每一个从事环保行为的人都能带来积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