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招网!

亚当·德赖恩独家专访:从贾木许到《星战》,揭秘他为何坚持导演至上原则!

2025-11-02 11:17 来源:本站编辑

【编者按】在流量为王的好莱坞,亚当·德赖弗犹如清流般的存在。这位曾以《星球大战》凯洛·伦惊艳全球的演员,竟为艺术片推掉无数商业邀约,甚至自掏腰包支持导演梦想。当漫威宇宙统治银幕时,他坚持与科波拉、曼恩等作者导演共闯险境;当迪士尼否决他与索德伯格的星战新篇时,他依然笑谈“只为值得的导演转身”。在纽约布鲁克林的工作室里,满墙的剧组纪念品见证着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电影赤子心——不是每个演员都敢把职业生涯押注在作者电影上,但德赖弗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星光,永远为敢于冒险的灵魂闪耀。

纽约(美联社)——亚当·德赖弗布鲁克林办公室堆满了道具、纪念品和剧照。吉姆·贾木许赠他的40岁生日艺术品,莱奥·卡拉克斯《安妮特》里的玩偶,数十张片场照片中还有他与儿子在千年隼号里的合影。

“朋友看到这些说:‘原来你是在乎的’,”德赖弗笑着耸耸肩。

这位41岁的演员总被贴上“冷面”标签,实则对电影——尤其是背后造梦的导演们——怀着滚烫热忱。短短数年,他竟已与影史留名的单名导演们合作遍:斯科塞斯、科波拉、斯派克、曼恩、斯皮尔伯格、贾木许、索德伯格。

当电影业被系列IP垄断的时代,德赖弗却始终忠于那些执着作者表达的导演。他义无反顾跟随科波拉闯入《大都会》漩涡,助迈克尔·曼圆了酝酿数十年的《法拉利》梦。

今秋,他第三次出演贾木许作品——威尼斯获奖片《父母姐弟》。贾木许只需开口,德赖弗便不问角色即刻加盟。

当《父母姐弟》在纽约电影节展映时,德赖弗在奔赴布达佩斯拍摄罗恩·霍华德《独伴黎明》前接受了采访。这部讲述阿富汗阵亡空军军官的影片,对海军陆战队退役的他意义非凡。

“这些作品专注角色与故事——正如《父母姐弟》——这就是为何我钟爱这些导演,”德赖弗目光灼灼,“如今这样坚持作者表达的导演凤毛麟角,他们的电影带着活生生的人的体温。”

但好莱坞巨头未必认同他的坚持。谈及行业现状时,他透露曾与史蒂文·索德伯格耗时两年开发《星球大战》电影,最终被迪士尼扼杀在摇篮。

与《星战》失之交臂

“我一直想再演《星战》,”曾在三部曲中饰演凯洛·伦的德赖弗坦言,“自2021年就和凯瑟琳·肯尼迪讨论过。我说:只要有好导演好剧本,随叫随到。我太爱这个角色了。”

他带着《天行者崛起》后续概念找到索德伯格。原三部曲中凯洛·伦的救赎与湮灭让他意犹未尽——这个本该与达斯·维达形成镜像弧光的角色,最终未能完全展开。

索德伯格与丽贝卡·布朗特构思的《本·索罗追捕记》让卢卡斯影业高层眼前一亮,甚至找来斯科特·Z·本恩斯撰写剧本。德赖弗盛赞:“这是我见过最炸裂的剧本!”

“卢卡斯影业爱死这个创意,但送到鲍勃·艾格和艾伦·伯格曼面前时,他们以‘无法解释本·索罗复活’为由否决了,”他摇头苦笑,“现在终于能说出来——那本子真的酷毙了。”

索德伯格在声明中惋惜:“我在脑海里已拍完这部电影,遗憾粉丝无缘得见。”

迪士尼与卢卡斯影业对此保持沉默。正值《星战》电影板块动荡期,执掌卢卡斯影业多年的肯尼迪预计年底卸任,诸多新项目仍在孵化中。

对于合作过《神偷联盟》的索德伯格遭此待遇,德赖弗难以理解:“谁不想看索德伯格掌镜的《星战》?我们计划用更少预算拍出手工质感、角色驱动的电影——《帝国反击战》始终是我心中的标杆。他是我最爱的导演,从不妥协。”

与曼恩和《大都会》的冒险

据传德赖弗将再度合作卡拉克斯(《安妮特》)与曼恩。后者因预算问题将《盗火线2》转投亚马逊。

“眼看导演们筹不到资金令人沮丧,”他语气激动,“我未必能增值项目,但愿为热爱的导演奋不顾身——拍十部迈克尔·曼电影我都愿意。”

耗资9500万美元的《法拉利》全球票房仅4360万,而科波拉自掏1.2亿拍《大都会》。在德赖弗看来,这种实验精神才是电影本质:“他砸重金坚信观众会追随——或根本不在乎——这种魄力令人动容。或许有人觉得无聊,但拍摄过程绝无冷场。”

《大都会》已在他身上留下烙印:“在那里所有表演都不会错,这种自由感让我思考:如何把科波拉片场的无界创意带到贾木许电影中?”

贾木许三部曲

定档圣诞节的《父母姐弟》以三联画形式讲述成年子女与父母羁绊。德赖弗与玛雅姆·拜力克饰演探望隐士父亲(汤姆·威茨饰)的姐弟,这是他继《帕特森》《丧尸未逝》后三度携手贾木许。

notoriously 拒绝看自己作品的德赖弗近期破例看了《法拉利》《65》和数遍《大都会》,却仍不敢看贾木许新作:“刚拍完詹姆斯·格雷的《纸老虎》,听说快剪完了——我就是不想看。”

“不想看自己的脸,不想被失误困扰,”他坦言。这看似演员怪癖,却折射出他为何能成为银幕上罕见的浓烈存在——从《SNL》到作者电影,他始终是突破边界的捍卫者。过分考虑观众反而会迷失电影本真。

“观众视线会让你拘谨,我更想钻到角色内心深处。比起以往,现在完全不想在意外部反应。角色是什么?人本来就会做出不符合‘角色设定’的行为。”

“我总想着演员随时可以抽离——困住角色的从来不是房间,只是剧本而已。”

————————————————杰克·科伊尔科伊尔自2013年起担任美联社影评人及电影产业记者,常驻纽约。推特 | 邮箱

海招网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