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4 10:19 来源:本站编辑

乌克兰肖斯特卡电——当故乡陷入黑暗,40岁的齐奈达·科特不得不思考自己的肾病透析治疗该如何继续。断电意味着维持她生命的机器即将停摆。
随着俄军重启对乌克兰能源系统的袭击,科特与数百万乌克兰人正在为又一个断电严冬做准备。分析人士指出,今年莫斯科转变战术,开始针对特定区域和天然气基础设施实施精准打击。
在靠近东部前线的多个地区,发电机昼夜不休的嗡鸣已提前奏响冬季序曲。漫漫长夜中,人们再度搬出小型发电设备,给成排的充电宝蓄电,在浴室囤积瓶装水。
俄军数百架加装摄像头的无人机突破防空网络,让袭击效率陡增——尤其在防御薄弱的边境地区。
这场能源危机正在重塑普通人的生活,对于靠电力维系生命的人群更是如此。接受透析治疗七年的科特坦言,这远比生活不便更残酷。
“情况很糟,断电时我们真的害怕,”躺在病床上的她说道。此刻维持她生命的透析机正连着被医护人员称为“不太靠谱”的发电机。“如果没有治疗,我会死,我会消失。”
十月初的导弹袭击让这座战前7.2万人口的北部小城陷入水电气全断的困境。距离苏梅州前线仅50公里的肖斯特卡,虽然后来恢复了燃气,但电力每天仅能供应数小时。
“形势严峻,”市长米科拉·诺哈表示。如今水电实行配给制,居民每天只能使用数小时。“最让人忧心的是停电无法预测,我们刚修好设施,转眼又被摧毁。”
秋叶铺就的湿滑街道上,发电机的低吼成为城市背景音。它们为咖啡馆、商店、住宅和医院提供动力。遍布全城的“无敌据点”让居民得以充电、取暖,甚至在行军床上小憩。
当地居民回忆,最艰难的是断燃气时期——没有供暖也无法烹饪,人们只能在街头生火做饭。
在医院,所有炉灶都是电力驱动。2022年俄军逼近时,医护人员就搭建了简易柴火灶。57岁的护士斯维特兰娜·扎科泰指着灶台说:“现在它每天要为至少180名患者提供热食。”
院长奥列格·什托林算了一笔账:医院靠发电机运转三周,每天消耗半吨燃料,每周电费支出高达25万格里夫纳(约5973美元),几乎相当于往常整月电费。
电力必须精打细算。透析病房灯光昏暗,只为将宝贵电力留给维系生命的仪器。由于电压不稳,八台透析机已损毁一台——医院无力立即补充。即便如此,每天仍有23名患者前来接受数小时治疗。
肖斯特卡的困境折射出俄军战略转变。2022-2023年,莫斯科曾用导弹群攻击乌克兰全国电网;今年则转为分区蚕食。
近期袭击模式显示,切尔尼戈夫、苏梅和波尔塔瓦地区遭受更猛烈打击,而哈尔科夫、敖德萨等城市虽频次降低但仍定期遭袭。
“攻击国家基础设施未能得逞,因为防护升级且运营者应对熟练,”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奥列克桑德尔·哈尔琴科分析,“所以他们决定调整战术。”
他特别指出,距离前线120公里内的区域最危险:“这些是对平民的袭击,他们与战争毫无关联。”
对乌克兰电力工人而言,这意味着要反复修复同一批线路和电站——从输电塔到热电厂——同时自家也饱受停电之苦。
“但这是我们的使命,舍我其谁?”电工博赫丹·比洛斯说,“我想保持乐观,但现实太过残酷。”
苏梅地区能源公司发言人斯维特兰娜·卡利什坦言,前线附近的每个维修队都成了靶子。“他们越来越擅长攻击,”她这样评价俄军,“真正的挑战在于破坏的复杂性——无电可输,无路可传,无力配送。”
切尔尼戈夫某变电站看似平静——甚至有农妇在附近照料卷心菜田——但居民早已习惯每年冬季临近时骤增的爆炸声。
这座变电站犹如四年战火的活化石。沿着铁塔林立的公路,沥青路面上的弹坑铭刻着2022年的首轮袭击。
而10月4日的最新打击展现出惊人的精准度。变压器厂房屋顶中央留下规整的弹孔,墙壁上还有另一个缺口——这些都是“见证者”无人机的手笔。
建筑周围的沙袋缓解了部分冲击波,却无法阻挡直接命中。站内阴冷漆黑,仍维持着半负荷运转。切尔尼戈夫各地仍有数千家庭无法获得稳定供电。
工人们已开始抢修,但即便在理想条件下——少有空袭、无新打击——也需数周时间。每次空袭警报响起,他们都必须撤离岗位。
“今年是最艰难的年份之一,”切尔尼戈夫能源公司副总经理谢尔希·佩列韦尔扎感叹,“我们怀抱希望,同时探索替代供电方案。”
哈尔琴科指出,去年俄军尚无力一次性发射500-600架无人机,小规模袭击收效甚微。
但今年情况剧变:即便设施周围部署多个防空阵地,俄军也会用六架无人机牵制每个防御点,另派十架直扑目标。
“他们的规模扩大约三倍,”他沉重地说,“纯粹靠数量和火力逐个击破防御节点。”